高校人才网专注于中小学职校高校教师招聘网

教师招聘网_高校人才网

当前位置: 首页 > 备考资料

教资统考|小学《综合素质》详解:分析文章结构,把握文章思路

时间:2014-11-06人气:作者: 中公教师资格考试网
编辑推荐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资格证报名条件

(一)结构和思路

结构是就文章的表现形式来说的,是思路的归宿,表现为文章的骨架。文章的结构是指作者对语言材料的组织与安排、布局与谋篇以及文章内部段与段、句与句之间的层次关系。我们常说的段落、层次、开头、结尾、统领(总领)、收束(总结)、伏笔(铺垫)、过渡、照应(呼应)等等,都是文章结构的内容。分析文章结构,便于透彻理解文章。

题目的材料是按照一定的思路组织的,思路是在写作过程中按照一定的条理表达思想的路径和脉络,是作者思维活动的轨迹。通常有一个从发散到集合,从模糊到清晰,从杂乱到有序的过程。最后落实到文章里,读者能看到、感受到的,常常体现为线索或写作顺序。把握作者的思路,便于快速把握文章整体。

文章的结构和作者的思路关系密切:结构是外显的思路,思路是内化的结构。思路是谋篇,结构是布局;思路是内隐的,结构是外显的。因此要理清思路脉络,辨明行文结构。一篇结构完整的文章,明确行文的整体思路是很重要的。如果能辨明文章的脉络,就能对文章内容有较深刻的印象。

1.文章结构

文章从结构来看,有如下六种类型:并列关系、承接关系、递进关系、转折关系、因果关系和解证关系。

2.文章思路

思路是以客观事物为基础的,而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不外乎以下三种:时间关系、空间关系和逻辑关系。思路又是作者头脑反应的产物。因为客观事物本身总是多侧面的,不同的人往往会有不同的认识结果,因此形成的思路也就不同。文章从思路上看,有如下三种类型:时间型、空间型、逻辑型。时间型主要反映时间顺序,如先后、早晚等;空间型主要反映空间顺序,如上下、内外等;逻辑型主要反映逻辑顺序,如正反、主次、类比、归纳、证明、阐释、叙议等。记叙文一般以时间先后为序,因为事情发生总有先有后;游记常以游踪,即空间方位为线索,因为游览总是从甲地再到乙地。

(二)技巧分析

1.分析文章结构的技巧

①看文体特征。不同文体,结构不同,如新闻结构的五要素、记叙文的记叙顺序、说明文的说明顺序、议论文的论证结构、散文的线索、小说以及戏剧的情节结构等,都可以帮助我们从文章的体裁上快速找到分析结构的依据,进而弄清作者的行文思路。

②看关键句子。一是中心句。段落的中心句是该段的总纲,文章的中心句直接就是文章的主旨。如果文章或段落有中心句,首先必须抓住、找准中心句。这样就等于抓住了段落或篇章的“纲”。二是体现文章思路或结构的重要语句。分两种:一种是总领或总结性的,分别位于段落或篇章的首尾,或领起下文,或收束上文。另一种是起承接过渡作用的,或紧承上文,开启下文;或与上下文的某一句或某一段遥相呼应。对下文来说是伏笔,是铺垫;对上文来说是照应,是呼应。

本类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