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校人才网专注于中小学职校高校教师招聘网

教师招聘网_高校人才网

当前位置: 首页 > 教案模板

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势》教案

时间:2016-03-22人气:作者: 中公教师网

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-必修2政治生活

第三单元第五课第二框第二目-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势》-教案

一、教学目标

【知识目标】

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。

【能力目标】

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、观点、方法分析政治现象的能力,分析说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历史的选择,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好制度。

【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】

培养和树立公民意识,认同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,为完善和巩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做贡献。

二、教学重难点

【重点】

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。

【难点】

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

三、教学方法

案例法,小组讨论法,情景模拟法。

四、教学过程

环节一:课堂导入

复习导入:同学们,我们学习了“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含义及地位”,下面老师来找同学们来回答下。

学生回答。

小结: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,由人民选举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,统一管理国家社会事务的政治制度。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石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。它由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,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鲜明的特点。

环节二:新课讲授

(一)国体和政体的关系

思考一:看来,大家都已经掌握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含义及地位,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属于我国的政体,政体和国体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呢?

请同学们思考下。

小结:国体决定政体,我国人民民主专政(人民当家作主的)的国体决定了与之相适应的政体(政权的组织形式)是实行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。

(二)与不同国家政体比较

1.情境问题:我们学习了解了我国的政体(根本政治制度)是以民主集中制为原则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。是由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,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鲜明的特点。你知道当今世界其他国家采取怎样的政体?实行怎样的原则吗?

多媒体展示:以美国为代表的三权(立法、行政、司法)分立,相互制衡的总统制民主共和制政体;以英国、日本为代表的分权制衡的议会制君主立宪制政体;以德国为代表的分权制衡的议会制民主共和制政体。

2.小组讨论,代表总结

当今世界各国的政体,形式多样,不尽相同,但是都奉行立法权(议会)、行政权(政府、内阁)、司法权(法院)权力分立、制约、平衡的原则,其本质上是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国体、国情相适应的,调节资产阶级内部各利益的利益,维护资本主义的民主制度。权力的分立和制衡实在资产阶级内部的权力分配,相互扯皮,办事效率低下。三权分立原则在政治实践中难以真正得到贯彻。

3,合作探究

我国政体的优势。

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,对不同国家的国体和政体以及权力运行的原则进行分析和对比,在分析和比较中深刻体会以民主集中制为原则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,是中国人民历史的选择,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好制度,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,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,必须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,不能照搬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。

(三)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势

问: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什么样的优势呢?

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这个人民当家作主的最高形式和重要途径,是以人民当家作主为宗旨,真正了人民群众参加国家管理,充分体现了人民的意志和利益,显示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鲜明特点,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无比的优越性。

(1)它了人民当家作主;

(2)它动员了全体人民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;

(3)它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运转;

(4)它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。

环节三:巩固提高

本课我们学习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,对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你还有哪些疑点,请提出来,大家共同讨论,探究共享。

学生讨论,提问,教师点拨总结、巩固、落实。

环节四:小结作业

总结:同学们,这节课我们通过与其他国家政体的比较,得出我国政体——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及其表现。

作业:请大家思考以下问题,写一篇小论文。

你了解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践的现实吗?你认为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实践中存在哪些不足、问题?针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现实中存在的问题,请你为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出谋划策。

五、板书设计

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势

一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

二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

六、教学反思

以上是政治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势》教案,祝各位考生顺利考试!

叶博宁解析

注:本文章用于访问者个人学习、研究或欣赏,版权为“中公教师网”所有,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或摘编。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,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,并注明"来源:中公教师网"。违反上述声明者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

扫一扫关注QQ公众号教育杂谈,教师考试资讯尽在掌握!!

本文来自中公教师网未经允许 禁止转载

本类推荐